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中国高质量发展|小藕“链”,就是大产业

央广网武汉10月20日讯(记者赵玲、左阳)金秋十月,荷花满塘。在武汉蔡甸区,柔软的白莲藕从泥里冒出来。经过清洗、分拣、包装后,发往全国各地超市、电商平台、生鲜市场。 作为中国人工莲藕种植的发源地,蔡甸近年来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链思维为抓手,推动莲藕从“区域特产”向“大产业”转变,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新发展道路。 莲藕农户挖莲藕(总台央视记者飒阳拍摄) 莲田“产业链”以科技力量成长 “菜甸莲藕粉粘稠可口,莲藕汤一年四季都香。”这不仅是常见的当地居民的理解,也是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味道记忆。这背后是一场技术驱动的品质革命。 “我公司主推的‘莲花湖2号’又称‘味王粉’,其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糖分低,特别适合炖汤,在市场上有很高的认可度。”蔡甸区农业农村局农村产业发展处处长朱志坤介绍,该品种已成为该地区莲藕的主力品种。建成14个大型示范种植基地,良种繁育体系更加完善。 蔡甸区莲藕品种展示(总台央视记者左阳 摄) 好的种子还必须有好的方法。蔡甸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广莲藕“浅泥”栽培技术,升级传统莲藕莲藕需要挖深60至90厘米,浅泥品种只需挖深30至35厘米。挖掘难度和人工成本显着降低,种植效率也得到提高。 “我们希望让莲藕更容易种植、更容易挖掘、更容易销售,同时保留传统风味。”武汉农业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柯卫东说。 在武汉乐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鲜莲藕经过深加工,生产出多种产品,包括即食莲藕、炖莲藕、益生菌莲藕粉、软骨莲藕汤等。 “我们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农科院合作,不断推进保鲜和深加工技术,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公司总经理纳格冯军表示,公司深加工产品年产值已达近5000万元。 最终,工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菜园莲藕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就业、合作经营等方式,让近万名农户参与生产经营,实现“户户”就业、增收。 从“一处香”到“全国香”发展连锁 蔡甸莲藕品牌推广月启动仪式(央视记者左扬) 在供应链公司龙门镖局的生产仓库里,工人们熟练地对新鲜采摘的莲藕进行分拣和包装。据该公司总经理曹雷介绍,每天处理8万至10万只莲藕订单,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日销售额在20万元左右。 “我们不仅仅是清洁和分类,下一步是发展熟食加工,制作莲藕汤、莲藕夹、莲藕丸,建设上游智慧农业服务中心和下游莲藕主题休闲公园,实现三产融合。”曹丕说。 这是蔡甸区推动莲藕产业“做大、做强、补链”的鲜明例证。微型。蔡甸区制定了《莲藕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实施“十大行动”和40项具体任务,推动全产业链精细化。 目前,该区已引进玉和、佳本、九联、欧云农业等多家莲藕加工企业,正在推动莲藕粉、莲藕饮料、莲藕汤、即食莲藕制品等多元化产品发展。凤凰山张湾莲丛工业园食品加工园区等运输企业正在加快建设,形成集聚效应。 “蔡甸莲藕”还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北省名牌产品”等称号。 2025年首次进入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达36.01亿元。 电商直播中心、原产地仓库和冷链物流系统同时建设。蔡店将积极推动“蔡店莲藕汤馆”标准化连锁发展,发展“千城千店”,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蔡甸区委书记余重斌在日前举行的蔡甸莲藕品牌推广月开幕式上表示,蔡田市将打造高产两三年内莲藕年产量超过20万吨,年总量达到50亿元。他表示,力争将综合产值提高到50亿元,加快形成千亿级莲藕产业群,做“一朵莲”。根”变成真正的莲藕,一条感动人的“富民链条”。